晚清——注定覆亡的悲剧

当历史人物被封印在教科书中,当一段段风云化为了文字,那曾真实存在的人、那真实发生在深宫中的翻天地覆、那往日的焦急与愁虑,都一并褪色,变成了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而隐没在缥缈的烟云之中。

近些时段历史一轮复习讲到了近代,从那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震碎天朝迷梦,到那武昌首义的一声呐喊撕破了满清的最后一丝残衣,若单看那历史进程,仿佛一切都那么虚幻;可一旦伸出手来,哪怕只是让那往日惨淡的余晖略微映在手上,就会发觉,那一切史实背后所埋没着的一声声呼号、一缕缕思绪是那样的无助。

当古老的中华文明尚在沉睡时,西方诸国却已然开始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科技变革——工业革命。刹那间,围绕蒸汽机的纺织铁路轮船如同呼风唤雨般骤然临世,把人类的生产力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。随着列强势力的膨胀、科技的飞速前进,一批批航海家们替换了曾经的木舰,开上了坚如磐石的铁甲舰船——而这,也是东西文明刀枪相遇的开始。

民族危机不断加深,古老的中国何去何从?当“夷人”玷污了中华大地,当炮弹落在地面激起尘土飞扬——不知道他们,那些将士、官员又该作何感想?或许,他们没有任何感想,因为他们想不到,也不敢想。

但历史是逐渐发展的,那轰轰作响车轮停也停不下来。满清统治者没有出路,只能改变。
如果按照对待周边小弟那样的话,那么对待洋人无非也就是和或战,或者独立或者臣服。如果打不赢他们,怎么办呢?能和他们和平共处吗?小心翼翼地,满清统治者们开始了与西方的接触。他们惊奇地发现,那些蛮人并不野蛮,相反可能和中华人一样文明;同样,怀着忐忑的心理,他们去与西方开展交流,却意外接收到了这样一个事实——那些国家可以征服你,可以发兵攻你,但同时在战争之息却同样能够与你共处。他们可以觊觎你的大片土地,但同时又能和你友好往来;他们可以想方设法地削弱你,但又可以卖给你武器装备……或许,大臣们想不明白,皇帝也想不明白,为什么他们可以那么随性?

为什么?因为他们是资本主义 ,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。他们可以为了钱而争夺,却也可以为了钱而和平。

呵,中华文明和你们不一样,等我们学来了先进科技,实现了富国强兵,你们,还能怎么样?

于是,轰轰烈烈地,一场大运动开始了。中国的工业从无到有,中国的舰船从原始落后到威力无穷,中国的蒸汽机同样也能喷发出强劲的水汽……中国的一切,看起来都要迎头赶上了。

“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,自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”随着李鸿章的脚步漂洋过海到了欧美,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想。望着洁净的城市、繁华的街道、两岸的楼房,不知道,他是否暗自许下愿望,愿经过他们的努力,中国也会变成那个样子呢?……虽然你们那么发达,但是,中国,已经迈出步伐了……很快,很快,我们会在新的历史拐点处相遇,届时,你不再是敌人,我也不再是卑躬屈膝的弱者……回想起中国建起的工厂,赫然穿行于大洋的铁甲舰,他会不会觉得,一切都会好起来能……

但中国没有这个机会,因为“他们”是资本主义,“他们”追逐的是中国那庞大的利益与唾手可得的特权……你强大起来,怎么能行?

新事物的毁灭是非常让人痛心的。你寄予它深切的希望,但看到的只有它的毁灭。毁灭的不仅是它,还是你的心血。

丰岛偷袭、平壤兵败、黄海大败……那些曾经被倾注了无数心血、那些曾让他们东奔西走、日夜操劳的一切成就,宛如一件易碎的玻璃饰品,一经拿出,再不可挽回……没有近代化的工业体系、没有高效的政治系统、没有朝野上下齐心御敌的呐喊,他们怎能获胜?当曾寄托了无数自豪与骄傲的舰船沉没在冰冷而黑暗的海水时,又是谁在欢呼,谁在叹息?

苦苦经营数十载,一朝化作漫天尘。
这一击,彻底击垮了他们。一颗颗炽热的心,霎时冷寂而无声。
但顽固派却仍在横行。灾祸没有真正落在他们头上时,他们还要张牙舞爪多久?

如果说清朝的制度趋于僵化,那么在这一刻,那束缚着的锁链松动了。西方的文艺复兴是在新事物欣欣向荣中壮大的,而中国的变法却是在旧制度的垂死挣扎中诞生的。只不过,满清统治者们并不知道,接下来他们的每一步,都是在为自己掘坟,他们并不知道,他们最后的希望,恰是自己的死路。

民族的意识已然生发,而战败的消息也激起了一些人的愤慨:这旧体,不变不可!
一夜间,清廷的格局发生了变化——多了一些新面孔,多了一些新思想。旧日的秩序发生了动摇,仿佛新生就要来临——可是,这既是希望的开始,却又是失败的酿成。那昔日的老臣,未能完成他们的夙愿,而这些人,又可以吗?

百日维新、如火如荼、披荆斩棘、蓬勃向上。短短数月,百余诏令,声震朝野,势冲云霄。古老的国度要苏醒了?!

可马上就归于了失败。
“近来朕仰窥皇太后圣意,不愿将法尽变,并不欲将此辈老谬昏庸之大臣罢,……虽经朕屡次降旨整饬,而并且随时有几谏之事,但圣意坚定,终恐无济于事。……朕亦岂不知中国积弱不振,至于阽危,皆由此辈所误;但必欲朕一旦痛切降旨,将旧法尽变,而尽黜此辈昏庸之人,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。果使如此,则朕位且不能保,何况其他?今朕问汝:可有何良策,俾旧法可以全变,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,而登进通达英勇之人,令其议政,使中国转危为安,化弱为强,而又不致有拂圣意。尔其与林旭、刘光第、谭嗣同及诸同志妥速筹商,密缮封奏,由军机大臣代递。候朕熟思,再行办理。朕实不胜十分焦急翘盼之至!特谕!”

一道密诏,道出多少焦急与无奈?
堂堂皇帝,倘若生逢盛世,平淡度过,恐怕官修史书中就显得单薄了吧?可谁又能掌控命运,让他不站在这样晨昏交替之时呢?而在这大变革的前夜,我们终于能够听到了一声呼喊,一声刺破了将他们囚禁的、名为“史书”的呼喊——哪怕气若游丝……

顽固派的张狂,最终,将会害死他们所有人吧?

啧啧啧,当八国的部队进入威严的紫禁城,当洋人肆意横行、趾高气扬时,他们又会作何感想?那一瞬,或许支持改革的人们,又会感到自己的渺小:夹缝中左右敌视,怎么才能自强起来?

旧时代,最终将以惨淡收场。新时代,终将以激进开幕……
随着铁路的收回、立宪派的推进、民众的暴动、军队的调动……这一切,都为它,那划时代的枪声,做好了最终的铺垫,而一切准备就绪后,历史的身影最后转过身来,向统治了中国百余年的王朝微笑……在那十月十的夜晚——

革命党人起义了!!!